却道故人心易变。
木兰词·拟古决绝词柬友
作者:纳兰性德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
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
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零铃终不怨。
何如薄幸锦衣郎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
“却道故人心易变”还是“却道故心人易变”?请说出详细理由!
《木兰词》作者:
纳兰性德
拟古决绝词柬友
人生若只如初见
何事秋风悲画扇
等闲变却故人心
却道故人心易变
骊山语罢清宵半
泪雨零铃终不怨
何如薄幸锦衣郎
比翼连枝当日愿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
前四句讲汉朝是对班婕妤的感叹,人生若只如初见,说的是如果时光停留在当初得宠之时该多好,但是后来随着飞燕入宫,却只剩下悲哀,何事秋风悲画扇,取自班婕妤的《团扇歌》又名《怨歌行》,是失宠后所作,感叹自己如团扇,由时而宠,最后恩情中断绝。后两句是容若对她悲哀一生的感叹,也是对自己的感叹。后半阙由汉及唐,写杨贵妃,并化用柳永《雨霖铃》的句子,以此悲剧,更写出了人生如只如初见的美好,因为,有些事,我们无能为力,有些爱,用一生遗忘还不够,如果人生只在初见,那么,就没有后面的悲哀,没有开始,就没有结束。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
初见惊艳,再见依然”,在我看来,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。初见,惊艳。蓦然回首,曾经沧海,早已是、换了人间。
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
这句话在纳兰的整首诗中是起一个补充作用的,整首词主要表达的还是第一句:人生若只如初见。
王国维在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说: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,以自然之舌言情。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,故能真切如此。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字面上那样,你个王八蛋,当初不是说好的爱我吗?为什么你不是高富帅,让我在宝马里面哭泣吧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。(当然这不是标准答案,但是我喜欢这样翻译。)
标准翻译应该是这样的: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又无端被弃的一方变心。联系上下文能够看出一个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。
纳兰的这句话本身很好,不过在整体上是走的伤感路线。人生若只如初见,就这一句来说和李商隐的“此情可待成追忆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为什么这首词能够这么红,尤其是在网络:
梁宗岱先生说过:写大我须有小我底亲切,写小我须有打我第普遍。
诗人梁小斌说:我希望我写的东西,使人觉察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相同的精神生活。
当然这一句话字面意思是这样,至于什么引用的话就很随意了。比如夏天来了我把被子收起来了,并不是“等闲变却故人心“,如果问我为什么,我只能说”却道故人心易变“……
好了,玩笑开完。都是个人理解,满意请采纳,不满意请追问!
前者指故(情人)人的心变得快.
后者强调故人说世间的人变得快,来推脱自己的心变得快.
首先,关于纳兰性德的《饮水词》版本问题,我们首先应该知道的是有三个较早的版本:通志堂本(其师徐乾学辑录纳兰性德遗作的《通志堂集》所录四卷词)、娱园本(光绪六年由许增刊刻的娱园刻本)和汪刻本。中华书局《饮水词笺校》采用《通志堂集》为底本。上海古籍出版社《纳兰词笺注》则用娱园本。
“故人心”和“故心人”是版本不同。 汪刻本和娱园本是“故人心”,而通本作“故心人”。 娱园本的标题是“拟古决绝词柬友”,所以“故人心易变”较说得通。而另一版本通本是“故心人易变”,但标题中少了末二字。
个人比较偏向“故心人”。
一是因为出处通本是较早的、较接近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的版本(不具备相关知识,此处不赘述)。二是因为此处用典谢朓《同王主簿怨情》诗:“平生一顾重,夙昔千金贱。故人心尚永,故心人不见”。
三百余载光阴,说短也不短。我们已经难以窥得当时全璧,这种对文本的猜测也只是一种猜测罢了,谨供参考。
附:《同王主簿怨情》全诗
掖庭聘绝国,长门失欢宴。
相逢咏蘼芜,辞宠悲团扇。
花丛乱数蝶,风帘入双燕。
徒使春带赊,坐惜红妆变。
平生一顾重,宿昔千金贱。
故人心尚永,故心人不见。
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,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.”
意思是: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,是那样地甜蜜,那样地温馨,那样地深情和快乐。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,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?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。
“人生若只如初见”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,一段感情,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,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,初见的一刹那,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。而这个初见,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。
“何事秋风悲画扇”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。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,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,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。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,但却成了相离相弃。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。
“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”二句: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,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。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,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。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,更何况是纳兰。
扩展资料:
木兰词·拟古决绝词柬友
(清)纳兰性德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
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
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零铃终不怨。
何如薄幸锦衣郎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
译文:
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,是那样地甜蜜,那样地温馨,那样地深情和快乐。
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,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?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。
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,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,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,即使如此,也不生怨。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,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、连理枝的誓愿。
《木兰花·拟古决绝词柬友》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,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,通过“秋扇”、“骊山语”、“雨霖铃”、“比翼连枝”这些意象,营造了一种幽怨、凄楚、悲凉的意境,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。
参考资料:
人生若只如初见: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,那样地甜蜜,那样地温馨,那样地深情和快乐。
何事秋风悲画扇: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。班婕妤为汉成帝妃,被赵飞燕谗害,退居冷宫,后有诗《怨歌行》,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。南北朝梁刘孝绰《班婕妤怨》诗又点明“妾身似秋扇”,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。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,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。
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: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。故人,指情人。
骊山语罢清宵半,夜雨霖铃终不怨:《太真外传》载,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,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,愿世世为夫妻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作连理枝。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。后安史乱起,明皇入蜀,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。杨死前云:“妾诚负国恩,死无恨矣。”又,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、铃声而悲伤,遂作《雨霖铃》曲以寄哀思。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,也不生怨。
何如薄幸锦衣郎,比翼连枝当日愿:化用唐李商隐《马嵬》:“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”之句意。薄幸,薄情。锦衣郎,指唐明皇。又,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,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、连理枝的誓愿!意思是纵死而分离,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。
连起来就是: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,是那样的甜蜜,那样的温馨,那样的深情和快乐。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,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?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。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,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,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,也不生怨。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,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、连理枝的誓愿
人生若只如初见,便没有无奈的结局,没有牵绊的纠结,没有错综的隔阂,蓦然回首,所有前尘旧事都化为了嫣然一笑,淡漠无痕…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霖铃终不怨。何如薄幸锦衣郎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
“却道故人心易变”还是“却道故心人易变”?请说出详细理由!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西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骊山语罢清宵半,夜雨霖铃终不怨。何如薄幸锦衣儿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
这是纳兰性德的《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》
何事西风悲画扇?--到了秋天,我们夏天用的扇子就捐弃了。如果遇到对的人,初见的美好印象能长久保留,就没有“西风背画扇”的悲剧多好啊。
骊山语罢清宵半,夜雨霖铃终不怨。何如薄幸锦衣儿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 --唐明皇逃难的时候,部下要求处死杨贵妃,他违心杀死了爱人,他到了四川的时候,思念杨玉环,就作了《雨霖铃》一曲。皇帝和玉环当年“比翼连枝”的誓言,如今都像是对皇帝的讽刺。
无疑,该阙词章与白氏《长恨歌》皆涉及唐玄宗和杨玉环那段毁誉参半的爱情故事。
站在政治的角度,李隆基荒淫废国。
从感情的意义上来看,虽然唐玄宗迫于三军众怒,无奈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,从此生死诀别、阴阳永隔,唐玄宗却始终信守当初七夕夜半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的誓言,纵“天长地久有时尽”,“此恨绵绵无绝期”,这种用情深远的爱情故事,试问谁人不动容?
当然,我们已无法考证这段真挚爱情故事是否属实,权且和纳兰一样,首先肯定这段风流佳话。
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。
起句非常新奇,本来两情相悦,恨不能朝朝暮暮,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,倒不如保持“初见”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。
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,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。
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,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,如今却背情弃义!
《木兰词》作者: 纳兰性德
拟古决绝词柬友
人生若只如初见
何事秋风悲画扇
等闲变却故人心
却道故人心易变
骊山语罢清宵半
泪雨零铃终不怨
何如薄幸锦衣郎
比翼连枝当日愿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 前四句讲汉朝是对班婕妤的感叹,人生若只如初见,说的是如果时光停留在当初得宠之时该多好,但是后来随着飞燕入宫,却只剩下悲哀,何事秋风悲画扇,取自班婕妤的《团扇歌》又名《怨歌行》,是失宠后所作,感叹自己如团扇,由时而宠,最后恩情中断绝。后两句是容若对她悲哀一生的感叹,也是对自己的感叹。后半阙由汉及唐,写杨贵妃,并化用柳永《雨霖铃》的句子,以此悲剧,更写出了人生如只如初见的美好,因为,有些事,我们无能为力,有些爱,用一生遗忘还不够,如果人生只在初见,那么,就没有后面的悲哀,没有开始,就没有结束。 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 初见惊艳,再见依然”,在我看来,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。初见,惊艳。蓦然回首,曾经沧海,早已是、换了人间。
容若的木兰花令第二联到底是“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”还是“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心人易变”?
原句是:[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.]
标准翻译: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。一般是一对情侣之间,一人先变了心,移情别恋,反而说情人之间本就是容易变心的.故人,指情人。而那个“故心人易变”好像不是这个理
按理说是:却道故心人易变。但由于手抄误传为“却道故人心易变”…二者意思是相近的,可惜…人云亦云的否定了前句,其实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句是脱典于小谢的诗呢?真是一帮叶公好龙的家伙…
当时容若身处深宫之中
身不由己
此诗是容若给自己表妹的信
为的是让她明白
世事沧桑
但他的心却丝毫没变
应该是
却道故心人易变
你所言之
错抄本
我也曾看过
不过不合容若当时心情
这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词: 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西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骊山语罢清宵半,夜雨霖铃终不怨。何如薄幸锦衣儿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 初见,惊艳。蓦然回首,曾经沧海,早已是、换了人间。 很欣赏很喜爱这首词。特别是“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”这句话,此词,描绘了随着时间空间的迁移,人心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。正如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。别和任何一个人去承诺什么,等到那天,早已恍然隔世。就算你还记得自己的诺言,别人也未必同你一样死守一辈子,人生苦长,及时行乐,为上。珍惜你身边默默陪伴你的人,为重。
翻译: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。
木兰花·拟古决绝词柬友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子。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
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霖铃终不怨。何如薄幸锦衣郎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
故人:指情人。却道故人心易变(出自娱园本),一作“却道故心人易变”。看似白话,其为用典,出处就在南朝齐国山水诗人谢朓的《同王主簿怨情》后两句“故人心尚永,故心人不见”。汪元治本《纳兰词》误刻后句“故心人”为“故人心”,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。
白话翻译:
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,是那样地甜蜜,那样地温馨,那样地深情和快乐。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,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?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。
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,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,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,即使如此,也不生怨。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,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、连理枝的誓愿。
“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”二句: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,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。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,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。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,更何况是纳兰。
故人:旧时的,以过去的人。从情感上讲,就是过去的有情人。 整句翻译: 负心人轻易变了爱心,反而却说对方情人是很轻浮的,最容易变心的。
生活里我们有很多东西看不惯,其原因主要还是品质认同,某种不符合社会价值的行为,会容易被别人产生质疑。然而社会价值行为质疑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。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虚伪,假象,道貌岸然,装腔作势,表里不一,无条件妥协。
如今轻易地变了心,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
纳兰性德由词云“等闲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如果我们在抱怨故人心易变之前去试着修补感情,那么有多少友情、亲情、爱情。可以被留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