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惑之年指中年40岁。
2、不惑之年其含义是人到了40岁时,半生已经饱经风霜,学习到了很多事情,不会像青年时那样迷茫与困惑。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
3、此成语出自孔子的《论语·为政》,是孔子对于自己40岁时的一种评价。
【解释】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。
【出处】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【示例】他大学毕业年仅20,而光阴飞转,很快已近~了。
也就是40岁这个年纪,基本上凡事都可以看透的年纪
参考一下
不惑之年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。意思是,人到中年,经历了很多事,也想通了很多事,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。
不惑之年[ bù huò zhī nián ]
1. 【解释】: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。
2. 【出自】: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3. 【示例】:他大学毕业年仅20,而光阴飞转,很快已近~了。
4. 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定语;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
5. 【近义词】:豆蔻年华
6. 【反义词】:黄金时代
拓展资料1、那时,家父已过不惑之年,精力已大不如前,加之整日伏案写稿,使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2、虽然此女子已过不惑之年,但仍风韵犹存。
3、正当事业家庭蒸蒸日上,你跨过了不惑之年,从此后,新的天地将会更加美好!
4、一转眼我已到了不惑之年了。
5、很多男性到了不惑之年以后会愈加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麻木。
一、不惑之年是指男子40岁
不惑之年是形容男子的,当男子到了四十岁,通过岁月的积累,此时他已经能明辨事理而不容易被迷惑,这是男人一生最成熟的年纪。这时候的男人,一般懂得选择,知道放弃,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诱惑!
出处 :不惑之年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,在论语·为政篇》中有记载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二、孔子对不惑的解释
现代人,很多到了四十岁,依然对人生充满疑惑,这其实没有达到孔子对“不惑”的要求。孔子认为,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,达到智者的地步,所以不惑。如此算来,现代40岁的男人很少能达到这一要求!
除不惑之年外,其实还有很多词是形容年龄的,比如豆蔻年华(女子13岁)、弱冠之年(男子20岁)、而立之年、天命之年、花甲之年、古稀之年、八十耄耋等。当然了,这些大家知道即可,其实不用太过了解。
不惑之年是40岁的代称。
【拼音】:bù huò zhī nián
【出自】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【译文】: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,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,四十岁能(通达事理)不被外物所迷惑,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,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,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,不会超过规矩。
扩展资料:
反义词
豆蔻年华 [ dòu kòu nián huá ]
【解释】:豆蒄:多年生草本植物,比喻处女。指女子十三四岁时。
【出自】:唐·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【译文】: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,举止轻盈美好,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,初现梢头的豆蔻花。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不惑之年 [成语解释]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。
[典故出处]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[译文]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能够顾虑、疑惑的了。
[近义词]人到中年
[反义词]豆蔻年华
[常用程度]常用
[感情色彩]褒义词
扩展资料:
反义词:
豆蔻年华 [成语解释]豆蒄:多年生草本植物,比喻处女。指女子十三四岁时。
[典故出处]唐·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
[译文]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,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。
[近义词]黄金时代、金色年华、黄花少年
[反义词]风烛残年、桑榆暮景、人老珠黄
[常用程度]常用
[感情色彩]褒义词
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。
【释义】:意思是指人到中年(这里中年指四十岁),经历了很多事,也想通了很多事,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。
【出处】:《论语·为政篇》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【近义词】:人到中年
扩展资料:【例句】:
1、一转眼我已到了不惑之年了。
2、那时,家父已过不惑之年,精力已大不如前,加之整日伏案写稿,使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3、他虽然看起来像个小伙子,朝气蓬勃,但事实上他已到了不惑之年。
参考资料:
不惑之年是指40岁 。
及笄之年---十五岁(女)。
二八年华---十六岁。
花信之年---二十四岁。
春秋鼎盛---壮年时期。
而立之年---三十岁。
不惑之年---四十岁。
知命之年---五十岁。
耳顺之年---六十岁。
花甲之年---六十岁。
悬车之年---退休之年。
从心之年---七十岁。
古稀之年---七十岁。
耄耋之年---七十至八十。
拓展资料:
“不惑之年”的意思是: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。意思是,人到中年,经历了很多事,也想通了很多事,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。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“不惑之年”是作为40岁的代称。
读音:不惑之年 [bù huò zhī nián]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篇》:“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。”
不惑之年指年龄到了40岁。
【出自】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四十而不惑。”
【意思】不惑,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,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。
【读音】bù huò zhī nián
【例句】那时,家父已过不惑之年,精力已大不如前,加之整日伏案写稿,使病情进一步恶化。
扩展资料【反义词】
锦瑟年华 [ jǐn sè nián huá ] 比喻青春时代。
出 处:唐·李商隐《锦瑟》诗: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 一弦一柱思华年。”
不惑之年是指40岁
另附;不满周岁——襁褓; 2~3岁——孩提; 女孩7岁——髫年; 男孩8岁——龆年; 幼年泛称——总角; 10岁以下——黄口; 13~15岁——舞勺之年; 15~20岁——舞象之年; 12岁(女)——金钗之年; 13岁(女)——豆蔻年华, 15岁(女)——及笄之年; 16岁(女)——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; 20岁(女)——桃李年华; 24岁(女)花信年华; 至出嫁—— 梅之年; 至30岁(女)——半老徐娘; 20岁(男)——弱冠; 30岁(男)——而立之年; 40岁(男)——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; 50岁——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; 60岁——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; 70岁——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 80岁——杖朝之年; 80~90岁——耄耋之年; 90岁鲐背之年; 100岁——期颐。
不惑之年是四十岁,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。
1.不惑之年出自《论语·为政篇》——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。不惑即遇到事情能够明辨不疑,不惑要求人对仁义礼有着完全的了解,然后才能做到不惑。古时候人们形容一个人的岁数的时候常常不会直接回答具体年龄,而是找一个雅称用来指代,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不惑、花甲、古稀等等。
2.不惑是孔子对于40岁的一种自我评价,经过半生时间,已经不会像少年时一样的迷茫困惑,不知所措,对前半生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以及较为全面的分析。在不惑之年可以依靠累积的经验平静妥善地解决问题,以前想不通的事情也想通了,基本上人到了这个年纪,就会活的比较自在,有着明确的目标,并不断为实现目标而努力,尽力过好自己的一生。
我们都听过不惑之年吧!其实很多男人到了一定的年龄,则就被称作是不惑之年了,
对于不惑之年,我们一般都是听说过,但是对于具体的了解却不多,那么男人的
不惑之年是多少岁
一般就是中年的时候,大概就是在40岁的时候,一般不惑之年就是到了这个年龄的时候,男人就非常的明白事情,明辨事理。对于这个阶段的男人,一些忠告还是要听的。
1、对于不惑之年的男性
,这时候如果一无所成,那么就不用成事了,因为这时候是难成事的了,经过了二十几年的社会,竟然都没有整出一点动静来,就不要过多的为难自己了,对于这类人,闲暇的时候喝两口小酒,摆平心态,日子也是舒舒服服的。
2、在婚姻上,如果到了不惑之年,那也不需要结婚了,因为不管是你没娶过,还是多次的进行失败,这时候你已经进入了非常不健康的地步了,如果这时候还把不健康带给别人,那么你就不负责了。
4、?那就是40岁。这时候你如果没有去过桑拿,那么就抽空去一次吧!如果你在美酒面前依然是非常的清醒,那么真是令人敬佩的,这是一种高度,也是非常的美妙和有层次的。
5、有的时候,男人到了不惑之年就会把自己弄的很是糊涂的,尤其是臀部下垂和腹部隆起。所以有时间就多活动一下吧,这也可以避免过早的衰老的。
不惑之年是指40岁另附;不满周岁——襁褓; 2~3岁——孩提; 女孩7岁——髫年; 男孩8岁——龆年; 幼年泛称——总角; 10岁以下——黄口; 13~15岁——舞勺之年; 15~20岁——舞象之年; 12岁(女)——金钗之年; 13岁(女)——豆蔻年华, 15岁(女)——及笄之年; 16岁(女)——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; 20岁(女)——桃李年华; 24岁(女)花信年华; 至出嫁—— 梅之年; 至30岁(女)——半老徐娘; 20岁(男)——弱冠; 30岁(男)——而立之年; 40岁(男)——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; 50岁——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; 60岁——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; 70岁——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 80岁——杖朝之年; 80~90岁——耄耋之年; 90岁鲐背之年; 100岁——期颐。
志学之年---十五岁(男)。
及笄之年---十五岁(女)。
二八年华---十六岁。
花信之年---二十四岁。
春秋鼎盛---壮年时期。
而立之年---三十岁。
不惑之年---四十岁。
知命之年---五十岁。
耳顺之年---六十岁。
花甲之年---六十岁。
悬车之年---退休之年。
从心之年---七十岁。
古稀之年---七十岁。
耄耋之年---七十至八十。
不惑之年是指多少岁?->40岁
志学之年---十五岁(男)。
及笄之年---十五岁(女)。
二八年华---十六岁。
花信之年---二十四岁。
春秋鼎盛---壮年时期。
而立之年---三十岁。
不惑之年---四十岁。
知命之年---五十岁。
耳顺之年---六十岁。
花甲之年---六十岁。
悬车之年---退休之年。
从心之年---七十岁。
古稀之年---七十岁。
耄耋之年---七十至八十。
谢谢。。
【解释】: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。
【出自】: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【示例】:他大学毕业年仅20,而光阴飞转,很快已近~了。
【近义词】:人到中年
【反义词】:豆蔻年华
【语法】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定语;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
另外还有:
襁褓:不满周岁。 孩提:两至三岁。 始龀、韶年:男孩八岁。
总角:幼年泛称。 垂髻之年:指儿童。 黄口:十岁以下。
幼学:十岁。 舞勺之年: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:十五岁。
舞象之年:十五至二十岁。 弱冠:二十岁。 而立之年:三十岁。
不惑之年:四十岁。知天命、知非之年:五十岁。耳顺、花甲之年:六十岁。
古稀之年:七十岁。 杖朝之年:八十岁。 耄耋:八十、九十岁。
期颐:百岁之人。 始龀、髫年:女孩七岁。 金钗之年:女孩十二岁
豆蔻年华:女子十三岁及笄:女子十五岁。 碧玉年华、破瓜之年:女子十六岁。
桃李年华:女子二十岁。 花信年华:女子二十四岁。 标梅之年:出嫁
就是到了40岁了
四十岁,四十不惑